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军事频道 >

和萨尔浒大战一样松锦战役也是一场根本不应该有的大决战

时间:2017-12-14 11:03:55

和萨尔浒大战一样,松锦战役也是一场根本不应该有的大决战

洪承畴(之十二)

松锦大战和萨尔浒大战一样,是明军与八旗军之间很重要的战役,具有战略意义。

此一役,洪承畴统帅的八镇十余万明军基本上全军覆没,这是明军在山海关外的很后的主力,从全国的范围来看,这也是明军中很有战斗力的核心部分。明军从此丧失对清军决战的能力,对内也丧失了征剿之力。

另一方面,获胜的清军缴获了大量军械装备和物资,俘获了众多精兵,占领了大片土地,控制了大量人口。不久,清军就在原有汉军的基础上,设立了汉八旗。到这里,明清之间胜负已分。

和萨尔浒大战一样,松锦战役也是一场根本不应该打的大战。

早在崇祯十一年底,卢象升和洪承畴率军入卫北京,二人都是剿匪的主力。随后洪承畴率领山陕主力前往山海关,卢象升也改任总督宣、大、山西军务。这样的安排给了各地农民军喘息和恢复的机会,而即使把卢、洪二人的力量汇合在一起,也没有足够的实力,能够一举解决八旗军的威胁。

以后卢象升战死,洪承畴留任蓟辽督师,结果很快显现出来,而且是致命的。

崇祯十三年,北方大旱,各地灾荒,饥民相食。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人势力大张。崇祯十四年初,李自成攻陷了河南,福王朱常洵被杀。张献忠攻破襄阳,襄王被杀。三月,崇祯皇帝很信赖的杨嗣昌在荆州畏罪自杀。

中原腹地的形势如此严峻,崇祯皇帝竟然还让洪承畴集合八镇的主力汇集到宁远,以后逐渐在锦州、松山一带形成决战的态势,这是明朝廷在决策上的巨大错误。

就算洪承畴指挥得当,明军上下能够齐心奋力,在松锦大战之中获胜,很好的结果不过是解除锦州之围,清军退回到辽河以东。洪承畴难以歼灭性地打败皇太极,更无力向辽东继续进军,恢复旧地。

反过来,即使明军消极防御,避开决战,听任祖大寿全军覆没,锦州、松山等地丧失,明军依然可以退守宁远,依托山海关进行防御。看起来是失败、退缩,其实不过是回到当年广宁溃败之后的局面,短期之内,皇太极还是没有能力从正面突破山海关这道防线。

对于清军而言,松锦之战的胜利意义重大,所以后来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重访当年决战之地,写诗咏怀,赞美先辈的丰功伟绩。比如在擒获洪承畴的地方,虽然过去了几十年,旧日清军挖掘的沟壕还能找到,康熙皇帝写过一首《吕翁山是圣祖太宗文皇帝擒洪承畴处》,诗中这样写道:

“旌旗直卷阵云沉,濠堑遗踪尚可寻。十万健儿皆解甲,一时大帅此成擒。民情效顺当年事,王业维艰圣祖心。遂使关西如破竹,至今战气昼阴森。”

被活捉的洪承畴被送到盛京,很初表现得很有风骨,坚决不肯降清。关于他的转变过程,说法不一,《清史稿》中如此记载:

“上欲收承畴为用,命范文程谕降。承畴方科跣谩骂,文程徐与语,泛及今古事,梁间尘偶落,著承畴衣,承畴拂去之。文程遽归,告上曰:‘承畴必不死,惜其衣,况其身乎?’上自临视,解所御貂裘衣之,曰:‘先生得无寒乎?’承畴瞠视久,叹曰:‘真命世之主也!’乃叩头请降。”

野史中的说法更有戏剧性,比如说洪承畴是因为女色的诱惑而降清;《啸亭杂录》中提到另一种说法,据说是来自毛奇龄:洪承畴是福建人,那里一直有同性恋的风气,洪承畴也没能免俗。当初他坚持不肯降清,盛京方面就给他找来一些伶人加以诱惑,洪承畴因此失节。

这些当然都是野史的说法,正史当中不见痕迹,不知真假。

前篇:内奸献松山,洪承畴被擒,祖大寿献锦州,明军将士惨遭屠戳

于左撰,待续

赞赏

0人赞赏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